近來,以鋰電為代表的新能源行情,持續高昂,激情不減,已經成為A股頭號熱點。
目前,鋰電行業總體供不應求,有效產能不足,產業鏈價格堅挺,產能利用率及毛利較好,短期業績有保障。
本公眾號7月5日發表了一篇文章《這一波鋰電周期的開始、高潮與結束》,也明確指出,目前鋰電行業還處于產能“大干快上”階段,景氣度還沒有掉頭的跡象。
在鋰電產業熱火朝天和行情欲罷不能的同時,儲能政策還頻繁出臺,不斷助攻,給居高不下的鋰電行情火上澆油。
頭部企業更是不嫌熱鬧,寧德時代于8月12日晚間推出總額582億元的定增計劃,并進一步彰顯儲能業務的戰略地位。
在這個喧囂混沌的火熱景象中,我們需要撥開云霧見明月,更加關注頂層的設計和底層的邏輯,這樣才能對行業的發展脈絡有更充分和全面的理解。
01
近期儲能核心政策
4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7月15日發布正式意見,提出了發展新型儲能的目標和路徑,成為這一輪儲能業務發展綱領性指導文件。
7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自建或購買調峰能力增加并網規模的通知》,鼓勵發電企業通過自建或購買調峰儲能能力的方式,增加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并網規模。
8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電力可靠性管理辦法(暫行)(征求意見稿)》,鼓勵電網、發電企業和電力用戶合理配置必要的儲能設施,增強電力系統的綜合調節能力。
02
儲能是雙碳目標的卡脖子環節
追根溯源,這一輪新能源產業發展,有一個定性目標,若干定量目標。
一個定性目標是,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
若干定量目標中,關于可再生能源,2030年我國光伏和風電裝機不低于1200GW。
但是,隨著光伏和風電等新能源的發展,電力系統靈活性不足、調節能力不夠等短板和問題突出,并開始制約更高比例和更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發展。
2021年上半年,我國光伏裝機14.1GW,同比增長22.6%,但是集中式電站裝機同比下降24.2%,而同期戶用光伏裝機增長97.5%。集中式電站裝機主要受光伏產業鏈價格上漲的影響,但歸根到底還是包括消納預期在內的總體收益率問題。
儲能作為光伏和風電等新能源裝機消納的卡脖子環節,對光伏和風電裝機目標的達成,乃至“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已經越來越重要,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而且,平價背景下,光伏和風電等新能源裝機的增長,完全依賴于市場機制的選擇,而制造端的成本下降空間越來越小,應用端的消納效率則越來越關鍵,這是個有關“開源節流”的簡單算術問題。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已經明確發出了警告,“未來我國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和努力爭取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任務艱巨,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贝朕o十分嚴肅。
因此,我們看到,這一輪儲能政策的大力支持,并不是單純為了發展儲能,更深刻的意義在于通過發展儲能,增加光伏和風電等新能源裝機并網規模,最終順利實現2030年和2060年的國家戰略目標。
儲能,是一個事關國家戰略的卡脖子環節。
03
儲能將重構電力能源基礎設施
作為國家戰略的重要部分,新能源的發展目標會遇到很多困難。時至今日,已經不容絲毫質疑。實際推進過程中,只會不斷超越預期,2030年光伏和風電的實際裝機或遠超1200GW。
隨著集中式電站資源的日漸稀缺,分布式電站尤其是分布式光伏將是未來的重點。隨著中國“整縣推進”模式的鋪開,分布式光伏的裝機及應用將會更加普遍,只是推廣過程中的商業模式仍然需要不斷完善。
隨著新能源占比的不斷提高,尤其是分布式能源的比例提高,對儲能的要求更加明確。到2025年,明確目標是儲能裝機不低于30GW,若按2小時測算對應不低于60GWh。到2030年,僅風電和光伏的裝機不低于1200GW,按照裝機10%、配備2小時保守估計,對應裝機至少240GWh。未來5-10年,新型儲能裝機已經比較清晰。
目標已經不容質疑,關鍵是如何落實?
儲能是貫通發電側、電網側和用戶側的關鍵要素,儲能的推廣將倒推電力能源基礎設施的重構。換言之,儲能的不斷普及將再造一個電力能源基礎網絡。
儲能將推動電力運營、交易和結算等商業模式的成熟,能源互聯網的理念也有望走向現實,儲能將從硬件走向軟件,從制造走向運營和服務,儲能企業也將從制造提供商向能源企業轉變,儲能的外延也將不斷打開。
我們看到,在雙碳目標的背景下,儲能是決定新能源裝機規模的制約因素,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卡脖子環節,同時儲能必將刺激電力能源基礎設施的重構。當我們理解了儲能的上述戰略意義之后,就自然明白當前儲能政策頻繁出臺的底層原因。
儲能興,新能源興。
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DT新材料